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3年度新浦京8814领导班子总结报告
发布人:jdxy |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2日 | 点击数:

2023年新浦京8814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建设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和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一融双高”建设,全力推进学校“两个建成”。

一、党建工作方面

(一)抓学习、促提升,规范政治生活

1.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按照中央、省委及新浦京8814党委安排部署,把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学院党委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读书班暨研讨活动。开展了过去学的怎么样、现在干的怎么样、将来打算怎么干--“三问”研讨交流。制定了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坚持在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上持续往实里做,持续落实“身边的榜样”、“青年导师制”、“值班延时”等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举措。实现了主题教育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2.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推进学院“两个建成”,认真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共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14次。召开党委会会议33次,党政联席会32次,其中以研究决定干部任用、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要议题的会议共10次;以研究讨论学院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切身利益为主要议题的会议共15次;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议题的会议2次。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对各项工作的领导作用,确保学院建设发展各项事宜运行顺畅。

(二)抓党建、强责任,全面履行职责

3.履行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和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员教育工作。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90人(其中教师1人),培训党员发展对象86人,发展党员86人,预备党员转正42人,党组织关系转移113人,转接率100%。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决落实“两个责任”,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落地生根。开展了2023年政治生态建设工作自查,召开了2022年度中层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8个党支部召开了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观看了《永远吹冲锋号》《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专题警示教育片,通报了教育系统和醉驾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师生知敬畏、守廉洁,进一步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持续加强学院效能和劳动纪律建设。

(三)抓队伍、建阵地,提升工作水平

5.扎实推进“双创”工作,进一步提高组织力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党建工作任务,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入研究“一院一品”“一支一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制定了“品牌提炼、品牌塑造、品牌深化”三步走方案,循序渐进推动落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建品牌体系。学院党委获批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自动化教研室教师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6.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守好“责任田”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学院报告会、讲座、论坛等内容的审核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审批制度,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开展了网站及新媒体账号信息内容安全风险排查工作,发挥新闻审核前置把关作用,常态化开展网络阵地不规范表述内容检查,并及时修改。2023年,校园媒体累计发布新闻100余条,《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安徽新闻联播》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院。学院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7.“党建+信访”和法治工作有效落实

积极探索发展“党建+信访”工作新模式,坚持党建高水平引领,全面推进信访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统筹推进学院党建和信访工作取得成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认识新形势新变化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依法治理作为学院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融入、贯穿学院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保障学院管理改革与发展。

(四)抓引领、促发展,增强深度融合

8.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左右协同、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学院党委“五个到位”、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作用。持续推进“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工作,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党旗引领·青春献礼——新浦京8814三献志愿在行动”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三献志愿服务“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献血车、进乡镇)活动,组织校园集体献血活动5次,陶增旭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人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1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1人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三星奖;开展了“看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立足岗位作贡献”主题党日等活动,遴选了洪守婷、赵龙、张轩、陈榕等4名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材料,编印了《身边的榜样》学习材料,大力宣传模范事迹。学院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杨杰、张轩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王艳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李娜被评为十佳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永葆政治本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8.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进“一融双高”

学院坚持找准“出发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格局,谱写育人“协同曲”。坚持突出“着眼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吹响红色“集结号”,发挥模范勇担当。坚持把握“关键点”:“党建+”三维协同,激发工作“新动能”。组织党员全面开展“一融双高”大讨论,廓清思路理念、探索实践路径、创新发展模式,凝聚发展共识。获校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获安徽省联通杯“活力社团”和安徽省“生命教育·益行计划”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学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3项,其中A类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人才培养实现了新提高。

 二、发展工作方面

(一)师资队伍建设

1.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助力硕士点立项建设

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现有9人在省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3位博士在高校、科研院所做博后,企业博后2人。

2教师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4位教师通过高级职称评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11位教师通过中级职称评审。

学科专业建设

1.深化市校企合作,推动机械高峰培育学科建设

锚定宿州市新能源、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问题,不断加强机械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深化了学科专业建设内涵。

2.围绕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

深入推进“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积极参与开办“新浦京8814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人才班”,培养适应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扎实推进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积极申报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工程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筹建电子信息类和机械类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

3.突出专业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校企共建课程、协同育人

先后与南京信盈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亿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儒特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恒泰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共建课程32门,进一步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科学研究建设

1.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对接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产学研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23年签约横向项目32项、纵向项目9项,总到账经费639.5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

2.持续贯彻“科研兴院”战略,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打造科研创新团队

积极参与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建设;学院拥有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信息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宿州市机械装备协同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D打印应用创新中心、磁信息材料设计与研究中心等校级科研平台10个,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积极申报氢能关键技术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3.定期召开博士座谈会,持续攻关高水平项目

学院定期召开博士科研座谈会,汇报、交流创新团队科研进展,针对国家和地方重大等重大课题,积极申报,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一类论文49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成果转化21.9万元。

教育教学质量建设

1.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严格把关教师教学能力,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5次,举办教师教学示范课6场,思政示范课3场;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10余次,4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集体上课、评课活动;1人获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二等奖;1人获安徽省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2.加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获批质量工程项目14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教研论文8篇。

人才培养质量

1.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学院的莘莘学子在导师的带领下辛勤付出、敢于拼搏,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最终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3项,其中A类学科及技能竞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B类学科及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4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22项。

2.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确保就业成效

2023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5.36%,其中考取研究生41人,考研录取率为10%,国家基层项目2人,自主创业6人,应征入伍11人。

3.联络聚人、服务聚心、合作聚力,着力构建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

不断加强与校友联络,逐步完善优秀校友信息库,着力建设宿州校友分会;邀请校友企业家回母校开展加座,发挥校友榜样力量;与校友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完成2023届毕业生校友联络员聘任工作。

(六)团学工作

1.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开展团员集中教育。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覆盖面、影响力,提高我院青年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引领青年团员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组建院级宣讲团,面向学生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选树青年典型,讲好青春奋斗故事,传播青春奋进能量,举办了第一届“青年节·青年说”活动,开展了青年大讲堂——我与博士面对面、我与企业家面对面活动,努力探索青年学生思想文化引领、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提升的路径和载体,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牢记服务宗旨,打造院系品牌文化活动

牢记联系服务青年的宗旨,用青年熟悉和喜欢的方式传递着青春正能量,同时结合学院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023年,累计举办第二课堂活动140余场,获得学海杯男子排球赛冠军、女子篮球赛季军,男子篮球赛季军;在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隆重举办了表彰大会,共有优秀教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十六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安徽省高校“活力社团”获奖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干事、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红旗团支部等受到表彰。

3.依托志愿服务载体,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新浦京8814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大课堂上受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建了9支校级重点、6支院级重点团队,深入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阜阳市、淮南市、宿州市等多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参与团队实践学生110余人。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无偿献血、防止肺结核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学院现有“爱·公益志愿者小队”、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和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小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爱·公益志愿者小队”开展了安徽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知识传播志愿者旗帜传递活动,获得2022年度安徽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志愿者团体”称号,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获得安徽省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陶增旭同学获得评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